纳伦德拉·莫迪,这位从1950年出生于古吉拉特邦的茶摊家庭走出来的印度总理,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奋斗历程。小时候,他就在火车站帮父亲卖茶,家庭的困顿让他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。然而,这段贫寒的童年生活并没有让他停滞不前,反而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的起点。1970年代,他加入了印度的国民志愿服务团,这也使得他逐渐接触到了政治的世界。1983年,莫迪从德里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位,随后又在1987年取得了古吉拉特大学的硕士学位。1995年,莫迪正式加入印度人民党,从基层做起,经过多年的积累,他在1995年升任全国秘书,2001年当选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。在他的领导下,古吉拉特邦的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,他推动了当地园区的建设和道路的修复,然而2002年的一场骚乱,令他在国际上遭到禁足多年。
2014年,莫迪带领人民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,成功当选为印度总理,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。比如推动数字支付、废除旧币、实施统一商品服务税等,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印度经济,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在2019年和2024年,莫迪继续连任并推动了“印度制造”计划,吸引外资进入电子和半导体行业,同时也加强了国防采购,购买了法国的阵风战机。在外交方面,莫迪一方面推动印度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关系,参与四方安全对话,另一方面却依然维护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并在2024年与普京签署了石油协议。
展开剩余80%苏布拉马尼亚姆·贾伊尚卡尔,作为印度的外交部长,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外交经验。他于1955年出生在新德里,家里有着深厚的外交背景,这使得他从小便耳濡目染,了解外交事务。1977年,贾伊尚卡尔加入了印度外交服务局,早年间他被派驻到莫斯科、斯里兰卡、美国、新加坡等地,曾担任过大使职务。他在2004至2007年担任美洲司司长,参与了印度与美国的核协议谈判;2009至2013年,他担任印度驻中国大使,积极处理两国的边界问题。2013至2014年,他再次出任驻美大使,之后在2015至2018年担任外交秘书,主管中印边界和巴基斯坦事务。2019年,他加入人民党,并成为外交部长,积极推动“疫苗外交”,向印度的邻国提供新冠疫苗。2023年,他成功主持了二十国集团峰会,并在2024年前往中东签署能源协议。他的外交风格强调多极化世界,力求推动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,并通过著作阐述印度外交的核心理念。
在2025年7月13日,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开始了他五年多来首次的访华行程。7月14日,他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会谈,并见到了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和中联部部长刘建超。苏杰生在会谈中强调,中印关系正在稳步改善,并指出两国并非竞争对手,而是发展伙伴,双方应相互交流观点,追求互利共赢。7月15日,苏杰生前往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,并与中方讨论了稀土供应、直航恢复、朝圣通道和签证便利化等议题。对此,北京方面回应称,自去年10月莫迪与中方领导人在喀山会晤后,中印关系重新启动,双方应保持沟通,推动稳定发展。虽然表面上这次访华是一次外交互动,但令人没想到的是,访华结束没多久,莫迪政府就放出了一个消息,称可能会重启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,这一消息一出,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。
这一转变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?实际上,主要有两个因素对印度构成了巨大压力。第一个原因是经济上的关税问题。美国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4月起,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了10%的基准关税,并对57个逆差过大或壁垒高的国家加大了到50%的关税。印度被列为重点目标之一,特朗普政府在5月15日公开威胁,如果印度不削减关税,美国将征收对等的关税。印度的钢铁、农产品和制药出口在美国市场本就占有重要地位,如果被加征25%至50%的关税,印度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。尽管印度外交团队多次前往华盛顿进行谈判,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。特朗普在7月16日表示,印度有望与美国达成协议,但印度的出口商已经急得不行,港口货物堆积,担心一旦加税,就会卖不出去。而印度媒体早已提出,印度可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,随着中印关系的缓和,印度放宽了对中国投资的审查,并允许更多电信设备进口,双方的经贸往来也有所增长。
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对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。特朗普政府在7月14日威胁称,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没有停火,将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%的关税,同时还将对那些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500%的关税。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逐渐转向亚洲,而印度和中国则成为了最大的买家。2025年上半年,印度的35%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,这为印度节省了大量的资金。然而,在美国的制裁压力下,印度的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。特朗普并未明确点名,但他的官员表示,制裁措施将特别针对仍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,包括印度、巴西和中国。对此,印度外交部强烈谴责美国的“双重标准”,并指出欧洲国家仍在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,却要求印度停止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。
面对这些外部压力,莫迪政府决定通过重启中俄印合作机制来寻求一条外交突破口。去年10月,在金砖峰会上,莫迪与普京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,讨论加强三国间的合作。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表示,希望能够恢复三方合作机制。中国外交部在7月17日也表示,愿意与俄罗斯和印度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,推进三方合作符合各方利益。印度媒体分析认为,恢复这一机制可以帮助印度在美俄之间进行更好的平衡,既不完全得罪美国,又能稳定能源供应。
然而,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。美国加大了贸易谈判的力度,并威胁对印度的汽车和制药产品加征额外关税。莫迪和顾问团队正在密切讨论应对策略,但印度的外交立场显得有些摇摆不定,令其合作伙伴感到不安。此外,印度也面临着国内反对派的压力,他们批评莫迪政府在外交上采取“两面手法”。若印度继续妥协,其国际地位可能会受到影响。美国与日本、菲律宾和印尼达成了关税协议,并将关税降至15%,但印度与美国的谈判仍未完成。印度试图加入美国的稀土联盟,但特朗普对印度的警告并未消失。
总的来说,印度的这一转变更多是由于现实的压力所迫。莫迪政府试图在中美俄三国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,但美国的关税和制裁压力巨大,印度不得不寻求中俄的支持。然而,这一策略的实施仍然充满挑战,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稳定,但长期来看,印度依然需要在国际大国博弈中谨慎操作,避免被逼上绝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